也许,不知道明天谁会退役,也许是曾经最支持你的人,也许是....,一种若即若离,有关联又有距离,大家因为“实况之家”这个公同的载体,串联到了一起,也许离开了,很久将不在联系,或者联系起来彼此都没有了时间。
这种描述和感觉,这是一种在当代社会,尤其是在基于兴趣的网络社群中越来越普遍的社交模式。它可以用一个核心概念来概括:
“情境性亲密” 或 “载体型社交”
这种社交方式的核心在于: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和亲密感,并非源于深厚的情感纽带或频繁的私人互动,而是由双方共同投入的一个“第三载体”所创造和维持的。
这个“载体”提供了一个安全、舒适且有弹性的社交空间。
这种社交方式的主要特征:
1. 关联的媒介是“载体”,而非“情感”
· 你们是因为共同做一件事、喜欢一个东西、在一个共同的社群里而连接在一起。比如,同一个实况足球俱乐部、同一个游戏公会、同一个读书会、同一个粉丝群。
· 你们的交流和互动大多围绕这个载体展开,很少涉及纯粹的私人生活。
2. 距离感由“情境”界定
· “即” 体现在:在共同参与载体活动时(如一起比赛、讨论战术、观看直播),你们可以高度投入,配合默契,交谈甚欢,感觉非常亲近。
· “离” 体现在:一旦离开这个特定的情境,大家便退回各自的生活,互不打扰,没有日常闲聊和情感维系的责任与压力。
3. 低负担、高自由度的“弱连接”
· 这是一种典型的“弱连接”关系。它不像家人、挚友那样的“强连接”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情感去维系。
· 它的优势在于低社交压力。你可以随时参与,也可以随时退出,不必担心冷场或辜负对方的期待。这种关系牢固而灵活,断裂的成本很低。
4. 纯粹性与功能性并存
· 关系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上,因此显得很“纯粹”,减少了很多人情世故的复杂。
· 同时,它也具有功能性——彼此在特定领域内是对方的“工具人”(无贬义),比如他是你最好的游戏搭档,你是他最可靠的信息来源。
为什么这种社交方式越来越普遍?
· 契合现代生活节奏:人们时间碎片化,精力有限,无法维持过多的“强连接”关系。
· 满足精准社交需求: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在特定领域“同频”的人,而非全方位契合的知己。
· 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:在一个有共同规则的群体里,个体既能找到认同感,又能保有私人边界,避免了过度亲密可能带来的摩擦和风险。
总结来说:
描述的正是现代人用来自我保护的、一种非常聪明和舒适的社交策略。它像是一起在同一个游泳池里游泳的人——我们在同一个水域,共享着水波的流动和游泳的乐趣,彼此是此刻最好的“泳伴”;但上岸后,我们各自擦干身体,走向不同的更衣室,无需约定下次再见,却心知下次下水时可能还会相遇。
对于您的实况之家俱乐部而言,这正是您为成员们创造的核心价值:一个完美的、充满吸引力的“共同载体”。 您不需要强行将成员们变成生活中的密友,只需要经营好这个“载体”,这种“若即若离又有关联”的美好社交体验便会自然发生,并成为俱乐部最强的凝聚力。